您的位置:主页 > 文化人物 > 文化交流 >

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 刘华杰解读《创造自然》

2018-12-03 16:15 未知 我有话说 字号:TT

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十城分享 北大教授刘华杰黄鹤楼解读《创造自然》



通讯员:严莹 孙潇潇

摄影:郭良朔

12月1日上午,首届“中国自然好书奖”评审专家、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、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在武汉市著名地标——黄鹤楼为读者分享了首届“中国自然好书奖”获奖图书《创造自然》,解读了洪堡的自然世界与知识帝国。

本场讲座是首届“中国自然好书奖”十城分享系列活动的第二站,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、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主办、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协办、深圳市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、后浪出版咨询(北京)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相关活动支持。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参加,反响热烈。讲座结束后,刘老师与观众进行了互动,回应了热心观众的提问。现场的两位博物小学者还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植物拿上台,请刘老师辨认。

在讲座中,刘华杰教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,分析了洪堡能够完成探险的原因以及当时帝国扩张的背景。刘老师指出,出身贵族的洪堡走的是“高级知识分子”的“上层路线”模式,继承了母亲的巨额遗产,结交的都是国王、总统、权贵和学术界大咖,这些都为后面的探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刘老师也指出,洪堡富有合作精神和全球化视野。通过洪堡的考察,全球化开始了,国际间的合作也加强了。他的探究成果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、世界观,在西方影响深远,影响了诸如歌德、达尔文、梭罗、约翰·缪尔和海克尔等著名科学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此外,刘老师也指出了洪堡的不足之处,排出了他心目中的八位博物学大佬,其中亚里士多德评分五星,洪堡评分三星,原因是洪堡做的东西在现在看来不够深刻,属于博物学范畴,但是洪堡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值得学习。当今学科越分越细,当科学家都钻进自己的专业领域之时,他们也丢失了这种跨学科理解问题的方式。

那么洪堡又为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?刘老师提出了两点,一是在国家层面组织多种多样的全球自然考察,像洪堡一样深入世界各地了解学习当地的自然,解决现有的全球视野与财富不匹配问题。二是学习洪堡,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。从博物的字母BOWU的首字母各延伸一个单词来理解,Beauty—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;Observation——通过不断的观察、记录、分类、探究欣赏大自然的美;Wonder——万物皆奇迹;Understanding——理解博物究竟想干什么。博物就是寻求理解、知道可持续共生,知道我们是谁,知道我们在哪里生活,知道我们子孙后代怎样生活,理解万物就是理解我们自身。

刘老师还指出自然观是人类发明的,人需要透过、借助于自然观才能“看到”大自然,不同时代对于自然有着不同的看法。武尔夫这本书的价值也在于此。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,只能适应自然,不能改进自然。如果人类无法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,那么地球上灭亡的首先是人类自己。这也是举办首届“中国自然好书奖”活动的意义所在,活动旨在通过评选自然好书,推动全民参与自然阅读与自然写作。希望可以借此鼓励更多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“洪堡”通过写作自然好书传播思想,推动社会和环境的进步。

据组委会介绍,武汉站讲座后,中国自然好书奖还将在其他八个城市开展自然图书讲座,同时联合传统媒体、新媒体的力量开展强力又持久的宣传,将自然好书的力量辐射到更多人。

首届“中国自然好书奖”年度十大自然好书

年度思想奖——《创造自然》

作  者: [德]安德烈娅·武尔夫

译  者: 边和出版社: 浙江人民出版社

副标题: 亚历山大·冯·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出版年: 2018-5

简  介:亚历山大·冯·洪堡是18世纪众多探究“如何理解自然”的科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。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、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,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,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。

颁奖词:饱含激情的文字与详实的考证,带领读者穿越了两个世纪,跟随伟大的博物学家洪堡的脚步丈量世界、定义自然。洪堡是超越时代最耀眼的存在,是科学史上的枢纽,他革新了人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,将自然定义为相互关联的生命之网。

责任编辑:华夏文化网

相关新闻
多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