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精品读书 > 媒体书评 >

历史的拐角

2015-12-21 22:39 未知 我有话说 字号:TT

某 种意义上说,两堵墙似乎永远无法相遇,除了在拐角。希腊还是中国,也便是如此。两种历史的相遇,都为了溯源而生,而今,作者用通俗的语言,敷衍出历史的长 河。很多时候,面对历史,作者与读者都有的敬畏之心,在作者的笔底驾轻就熟,再者,就是那些称之为文物的图片,帮助你还原一个私人的历史。

 

作 者丁舟的历史当然不是官方的历史,历史从来不缺乏解读者,但是历史缺乏朗读者。似乎很难有一本历史书让我们兴趣盎然地反复朗读,历史演变为一场场考试,分 数高低跟历史真实并不全然一致,教科书似的规范早就根深蒂固,历史,从来没有绝对。只是,历史相对性最直接的表现方式理应是公众对谈论历史的自由性,谁都 能发现历史的隐秘,历史的隐秘从来都不是官方的私藏,历史因为时间的不可逆转,从诞生之初就带有不确定,从这个层面上看,丁舟的历史当然是历史,其中的真 实性说不定就是真实的历史,既然时光没有被严格记忆,那就将各种可能,只要这种可能对后市有所启发,历史便应该如此。

 

丁 舟的历史也不是全然戏说的无病呻吟,他试图用哲学的思辨来还原历史。历史是个小姑娘的命题由来已久,不过是任人打扮,野史八卦由此产生。至于真实究竟如 何?并不能断定何种为真,何种为假,可以肯定的是,从哲学角度,从事物发展的本身规律来看,历史种种并不靠谱的秉性便不再如此放肆。毕竟,哲学性的普泛性 早就解决了“浅薄”,丁舟用他的哲学思辨开起了东西方文化之旅。

 

丁舟的历史从万里路中产生。即便是业余的史学爱好者,也希望能将历史尽量接近真实的时代。丁舟走过各个国家,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,融入到文字当中,你看的不单单有历史,还有他自己的人生,写作风雨十载,实现这本书的同事,也便是他的人生开始。

 

只是,作者并非全然乐观,很多时候他也在历史的困惑当中。他也会思考历史带给大众的痛苦,也会将历史人物拉下神坛,比如郑和下西洋,无论是郑和的船还是郑和此人,包括下西洋前后的前世今生,作者都试图将自己所知展现出来,所列举的前尘往事当然未必是全部,至少他选择说说。

 

更 为值得欣喜的是,丁舟将希腊和中国放在了一起,对比开来,将西方故事、东方传说巧妙结合,帮助我们站在历史文物或者名胜面前的时候,有知情者的自行,可以 问出心中疑问,也可以将这种前世今生带来的智慧用在生活当中。也就是说,谁说历史仅仅是高大上的学术范畴,他还在民间,每一次记录都是知识分子想为学术转 本做点讨论的明证,故事还长,只要人们在各种问题的包围中,明白自己的定位,同时找回久违的自己。

 

在 众多的图片当中,我对一个女子斜靠在床上,举着烟枪印象深刻。她的过分美丽,让我不忍心再次观看,历史默认那段过往,如今我们规避这种过往,用法律、用道 德,这便是记录历史带来的福利,历史能去伪存真、去粗取精,只是,从某种层面上而言,人民习惯怀旧不过因为怀念能让人民有更多的自我实现,一旦不愿意怀 念,便永远无法清醒地活在当下。我们当然拥有历史的拐角,这也是这本书之所以成型的愿意,但是,如果躲在拐角,更是要不得。两堵墙相遇之后,是宽广的继 续,只是有人选择关心历史,甚至成为历史中的一员,有人愤恨历史,不愿意面对,也有人用足够的悲悯看着两种历史一起消亡。

 

丁舟最可贵的地方在于,他并不是一个写手,他是一个忧国忧民之人。这样的两堵墙相遇之后,才有共同成长的开始。(田涯)

责任编辑:king

相关新闻
多说